很多人误以为学习的能力取决于智力。对他们来说,学习能力就像眼睛的颜色一样,是遗传造成的、不可改变的。他们觉得,人要么天生就会学习,要么天生就不会。既然如此,何必培养学习能力呢?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有关学习的话题不太关注。他们不大会去思考自己要怎样培养某个技能。他们经常说“熟能生巧”这类话,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学习方法的作用。毕竟,“熟能生巧”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技能,就是练习吗?练习需要有反馈吗?练习应该很难吗?它可以变得好玩吗?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会学习的人是后天培养的,不是天生的。通过刻意地练习、使用特定的方法来提升学习能力,我们都能更快、更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简而言之,借助更有效的方法,我们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比如,马塞尔·维恩曼(Marcel Veenman)就在研究中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习方法有可能比天生的智力更为重要,所以勤于思考的人比智商超群的人表现得更好。
下面三个实用方法都是以相关研究为根据的,能够帮助你掌握学习技能。
定好目标
有效的学习通常可以被视为一种项目管理。为了获得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首先要设定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接着还要制定一些策略来帮助我们达成这些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也能帮我们应对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我的能力足够吗?我会不会失败?如果我错了怎么办?我是不是更应该去做别的事情?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表示,尽管有一些自我怀疑是正常的,但是这样的负面情绪可能会迅速地夺走我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如果制定好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更有责任心。很多研究一致表明,比起目标模糊的人(例如“把工作做好”),有明确目标的人会表现得更好。只要制定好明确的目标,人们不仅更容易把控好情绪,还能通过学习获得进步。
元认知
元认知(metacognition)对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心理学家把元认知定义为“关于思考的思考”。广义地说,元认知就是让你更深入地审视你如何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你需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真的明白了吗?我能不能把这个想法解释给朋友听?我的目标是什么?我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还是做更多的练习?
元认知对于很多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说是很容易的。当专家在处理问题时,他们通常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所以他们常常很清楚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
事实上,学习的关键是:千万别认为元认知只有专家才可以。人们在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元认知。埋头学习却从不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了某个技能或概念。
所以,问题不在于知识会从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而在于人们没有想过元认知,更不会去强迫自己进行这类思考。
反思学习
学习中有个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必须放下学习,才能理解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当我们放下某个问题时,我们通常会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很多时候你和同事进行讨论,却要等到过后在洗碗的时候才想出最好的论点。再比如,你在阅读软件手册时一头雾水,等到放下手册之后却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简而言之,学习得益于反思。这种反思往往需要片刻的宁静。我们可以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写文章,或者在洗澡时自言自语。但是通常情况下,要专注地进行思考,我们就要有“认知上的平静”(cognitive quiet),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沉静地进行反思的时间。睡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打盹或沉睡时,很有可能就在整理知识。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只要在夜晚睡个好觉,练习的时间就能缩短50%。
“认知上的平静”这个概念,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感到紧张、生气或孤独的时候,很难学到任何东西。因为当各种情绪涌入大脑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进行思考或反省。当然在某些戏剧性、风险高的情况下,我们也许还能学到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记住电话号码,但是如果要获得任何理解的话,大脑就必须进入平静的状态。
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传递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学习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对个人和那些希望帮助员工做到最好的公司来说都是如此。你的学习速度快,并不代表你就是最聪明的人,而是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如何学习。只要刻意地把学习目标组织起来,不断思考自己的想法,并在适当时机反思你的学习过程,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
乌尔里希·伯瑟(Ulrich Boser)/文
下一篇:母婴店选址要注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