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沟通漏斗理论:
个人的表达如果是100%的信息,那么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通常只能达到80%的信息,加上沟通环境、心理状态、交流方式的影响,对方可能只能接收到60%的信息,而能够听懂和理解的信息只剩下40%,等到最终执行的时候,也许已经跌到了20%的水准上。
关于有效沟通,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比如语言哲学家保罗·格莱斯曾经提出了一套“合作原理”,在这个原理中,有4条用于保障沟通效率的基本准则:
① 量的准则
所谓量的准则就是沟通时要提供所需的信息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
如果上级提问:“你准备如何在10月前完成级别晋级?”而执行者给出的答案是“一切都计划好了”。
那么,这样的答案明显面临着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无法完成一次完整的沟通。
因此执行者的回答实际上违背了量的准则。
对方想知道“星星”的信息,而另一方却提供了“星辰大海”的信息,不对称的沟通,势必引发无效。
② 关系准则
这一准则的重点在于,沟通者必须保持叙述内容的相关性,不能够随意改变方向或者主题。
比如,销售总监问道:“这一次的会议中,XX讲师究竟说了什么?”
伙伴回答说:“我已经报好了那个单。”
在整个沟通中,双方的交谈完全脱节,根本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整个沟通无疑是失败的,违反了格莱斯的关系准则。
③ 方法准则
所谓方法准则就是指,在沟通中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描述和出现歧义。
由于所说的话意思太多,很容易在沟通中引发误会。
在表达时,不求精炼,但求无过,哪怕是稍稍繁琐一些,也应以表达清楚,不产生歧义为准。
④ 质的准则
该准则要求人们在沟通中叙述那些绝对真实的事物。
比如,钻石问团队“是否按照七个行动原则标准去做事业说明”,伙伴什么也没有做,为了避免受到责备,于是谎称自己完成了任务,甚至还伪造了沟通的样子。
这样的回答其实就违背了格莱斯第四准则。
要打造一支执行力高效的团队,有效沟通必不可少,作为伙伴,有口才是其次,能准确表达和理解才是关键;作为管理者,注重沟通的有效性,是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