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大潮下,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日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管理供应链的过程中,企业却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将供应链管理简化为战术层面的采购、库存、配送等流程管理和达成率、及时率、退货率等KPI管理,对供应链战略层面的分析、制定和执行关注甚少。
1/ 如何对症下药,制定供应链战略?
在制定供应链战略之前,企业必须先理解其产品的供需特征,特别是不同产品线中的供需特征差异,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供需特征在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提取了一些本质因素,「不确定性」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任何产品和供需组合,它们都能映射到以「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为坐标轴的2×2象限中,每个象限对应了一种相对更适用、能够更好解决供需匹配的供应链战略:
高效型供应链适用于「低需求不确定性+低供应不确定性」情境,旨在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形成的规模经济来赢得市场竞争
风险对冲型供应链适用于「低需求不确定性+高供应不确定性」情境,旨在集合、共享和利用多种供应资源,共担供应的波动性和风险
快速响应型供应链适用于「高需求不确定性+低供应不确定性」情境,旨在对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进行快速而灵活的反应
敏捷型供应链适用于「高需求不确定性+高供应不确定性」情境,是快速响应型和风险对冲型供应链优点的集合
基于供需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战略制定框架
因此,企业在制定供应链战略时,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将不同细分市场中的产品线定位到上图的不同象限中。作为演示,我们根据供需不确定性的高低选择适用的供应链战略。
2/ 战胜不确定性:敏捷型供应链的实现路径
唯一的确定是不确定性,这是当今市场竞争中的真实写照。常见的需求不确定性包括需求难以预测、需求个性化、需求变化快、SKU种类多、单个SKU销量低等;供应不确定性则包括产量低不稳定、提前期不确定、流程变化多、生产线彼此难以转换、供应源不可靠等。供需不确定性已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新常态,打造敏捷型供应链也由此成为它们转型升级的关键。
这种所谓的矛盾其实是伪矛盾。通过产品和流程的创新设计,同一条供应链完全可以同时满足高效率和定制化,模块化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敏捷供应链的背后是产品和流程的模块化,在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原本的供应端风险,以更精益更敏捷的方式实现供需匹配,提高竞争力。
相比单独管理SKU,模块组合的方式更为敏捷
与单独管理这些SKU相比,模块组合的方式显然更为敏捷。但聚慧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模块化从目前的火锅底料为主拓展至其他复合调味料产品,去满足更多个性化的味道需求——这意味着更多的模块开发、迭代与组合尝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柔性生产体系的持续改善。
3/ 供应链管理的「诗和远方」
长期以来,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整合与关系管理。但随着ICT(信息、通讯及技术)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平台模式的兴起,供应链管理的边界不仅拓展到客户的客户(甚至C端用户)和供应商的供应商,而且在考虑更多参与方的勾稽关系后变得更为模糊,形成了「供应链+生态圈」的创新模式。
特化行业的痛点是一家企业难以解决的
在她看来,「特化行业当前的痛点包括拓客难度大费用高、收款帐期冗长、资质认证壁垒、行业数据分散等,这些痛点是一家企业难以解决的,但通过产业链中的强强联合则可能实现合作共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品类的服务。」
在很多行业,都有这样一批的优秀企业在考虑着「诗和远方」。对于这些开拓者,必须思考清楚三件事:连接、利益分配和生态组成——首先是连接哪些参与者,为什么要和它们连接;其次是连接之后怎样合理设计生态圈发展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公开透明记录平台发展数据,与生态圈的参与者合作共赢;最后是形成的这个生态如何产生多边效应,实现价值共创。
供应链管理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根据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合适的供应链网络及流程,匹配不同的供应链资源、供应链绩效
第二层:不能只关注你的客户,更要关注客户的客户,关注为最终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是服务的载体,要从产品延伸到服务
第三层:建立平台型的生态圈,合理设计生态圈发展机制,公开透明记录平台发展数据,与生态圈的参与者合作共赢
上一篇:数字时代的家居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