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社群没有效果,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其实并不是社群不行,而是你的运营不行,如果在一个群里,绝大部分人只是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头像,其他全无交集的话,那这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微信群,根本算不上是社群。
社群一直就存在,甚至它比很多商业模式还古老,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会同类相聚、同频相吸、同好相近,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个大家情感也好,链接也好,内部的各种合作关系也好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社群。原来玩社群都是有势能的人,有钱的人才能做的事情。
但今天的社群有了很深刻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自媒体,他们就会慢慢在自媒体上塑造自己的一些人格形象。从而使更多的铁粉愿意追随自己。在铁粉眼中,你是完美的戴着光环、闪闪发光的,他们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人,然后向你学习。
一旦出现这样趋势,很多人就意识到,可以把这些铁粉组织在一起,带着他们玩,这样就可以产生所谓的社群经济。现在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有一帮铁粉,他推荐什么他的粉丝就买什么。
通过这种现象,大家可以发现当很多人和他喜欢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链接起来,会产生一种可能性,就是大家觉得我们是在一个圈子的,那么这个圈子自然地会形成一种能量,我们要在一起,我们互相要链接。
然而最早的社群并不是因为这个理由存在的,2013年大家一窝蜂地开微信公众号,2014年最早的一些微信公众号,发现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看疲劳了。然后,他们就建微信群,把自己的铁粉导到微信群里面,这样就可以加一遍好友,建一个群,微信公众号推送一遍没有看,发到微信群里面看,微信群里面没有看,还可以发到朋友圈里面看。这样就提高了微信的活跃度。
后来,大家发现建了好多群,维护的成本会变得很高,很多人在里面问你把我们圈在一块,也不做点什么?于是就开始做群分享,在群里面给大家讲课,做各种各样的干货分享。这个群分享大部分都无疾而终了,但是倒是启发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就是今天最兴盛的知识付费,也叫内容创业,好多人把自己的干货变成了微课或者图文的专栏等等,然后拿出来卖。
但很多人就发现这群里面分享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很多群主都应该经过了一段时间深深的怀疑人生,觉得这个社群是不是没有效果,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绝大部分社群都是伪社区。
为什么说绝大部分社群都是伪社群?
大部分社群根本不能通过所谓的退群测试。什么叫退群测试?比如,在群里面的两个人,大家都加到一个群里面来了,这个群有500个人,咱们在里面热热闹闹的也聊过天,也听过某位老师的课,还给群主发过红包,按说我们都应该是好友了,但如果两个人从群里面退掉,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上全无交集。
在一个群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是除了在群里面,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头像,其他的地方全无交集的话,我认为这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微信群,根本谈不上社群。
做一个好的社群是有一些要求的
我们把这好的社群的要求提出来一个模型,叫社群的五要素。
社群五要素这个模型第一点就是一个社群能够存在一定是因为它有共同的爱好,这个共同的爱好,可以是价值观,可以是血缘关系,可以是喜欢吃的,喜欢玩的,或者是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学习等等。但是这个群能够组织一帮人,一定是因为这一帮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什么样的共同爱好能把大家拉到一起?
其实这个同好非常多,但有的同好用它来组建社群难度非常大。因为同好要有一定的复杂性。真正让人觉得玩上瘾的东西,一般它是有比较复杂的可玩度的,所以像有的人喜欢玩手机,里面有各种软件,硬件可以改,喜欢玩车模、航模或者是玩一些游戏,尤其很复杂的要有团队,要有策略,全世界有很多发烧友还可以一起集团作战,还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帮派,所以游戏的一些圈子也是社群,因为它是很快乐的。
另外一个就是有些群之所以存在是有利益的,比如很多学习的群、健康方面的群,为什么说它有利益?因为我们知道学习和这个慢性病治疗里面都有一个概念叫同伴教育。你一个人坚持不下来的事情,看着一群人在一起就坚持下来了,在这种群里面,它可以克服意志力不足的问题,这对社群成员来说是极有利益的。
很多社群存在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它没有同好。很多人进群后并不知道在这个群是做什么的。那么是不是我们这个群里面有一个合适的同好,能够生存下去的同好,然后社群就可以了?我发现很多群它没有结构,什么叫社群的结构?其实在这个社群的结构里面,包括很多小的含义。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门槛,你要把同频的人汇聚到一起。
为什么社群收费低,想有回报就不科学?
因为收费很低的群,收来的人总体上还是有限制的,你有什么样的能量,你就能收到什么样的学员,你自己的收入水平在什么样的一个档次,你就比较容易收到比你低1到2个档次的人的钱,因为人总是希望向着比自己高一两个档次的人学习,真要是高七八个,普通人想一想也知道,档次高太多了。看的到,但是看不懂,可以跟着,但是跟不上这种感觉也不好,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一些人,自己够得着的摸得着的去努力。
很多人把社群理解为一个规模运营的东西,规模越大就越成功。而我认为应该要看社群里这些人能够调动的资源的总和有多大。马克思曾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社群就是你所在圈子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要比两个社群谁有能量,应该比这两个社群的关系链接谁更厉害,谁更愿意把这个链接反哺到社群里面的每一个成员。
很多人的社群就是追求规模,而忽略了在社群里的每一个成员之间的链接,所以我倾向于说一个好的社群应该是小而美的,而不是大而全的,但是这些人想买的能量是很大的,所以在商业上可能更厉害。
小而美的社群,也需要运营
社区的运营就是要创造人和人的链接,人和人的互动,人跟人的情感认同,最后才是人和人的合作,做大项目,做各种事情。我在这里讲运营,实际上讲的是社群运营里面你做那么多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很多人在做社群的时候,只记得它的动作,而不记得它做这些动作的目标。
社群成员之间可以通过链接,然后产生信任,一起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如果没有事情,这个势能是不会被孵化出来的。有人会说微商团队以及各种各样的联盟,那不也是有同好,然后一起为某一家公司赚钱,也有这个结构的,在这个群里面、有人组织、有人安排工作,甚至有人发奖金,有考核,也蛮强调社群运营的。其实我还是比较强调的是关于这个社群走到后面,我们能不能够在一起有一些共同的输出。但你输出的是什么?是卖货。
卖货也可以是社群的一种输出,但是你输出的要有势能,你不断地输出,不断的让别人记住一样东西,这完全可以是一个花,一棵树,一类植物,一种肉。
在你们这个圈子里面,或者在你们圈子周边的地区里面,这个东西,它必须是整个社群都认可的一种输出。这个输出可以是商品,当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大家合作的书、线下的活动,但是这些东西都要有一个品牌。这就涉及到社群如何走得更远。
我们说如果一个社群里面没有回报,这个社群是走不下去的,马上就死掉。但是如果想走远一点,你就要想办法帮群里面有潜力的比较优秀的成员去赚到钱,而不是总想着自己要多赚钱。否则,你越功利,这个社群死的越快,你要是愿意花时间帮助别人、成全别人,你这个社群反而能做得更好。
在社区里有哪些东西是比较常见的,第一卖产品,但是这需要很多很复杂的操作技巧,否则在群里面卖东西,不但东西没卖掉,大家还觉得这个群很low。
第二种就是搞能量的扩散,什么叫能量的扩散?比如你发了一条微博,你发了一条知乎,或者新入驻了一个平台。这个时候你发微博发知乎,或者在新的平台上面,你可能要发个帖子,你希望点赞、评论比较多,你这个信息能够被顶起来。
那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了社群的话,你就可以发动小伙伴都来帮个忙。每个人的点赞微不足道,但是大家聚合在一起就解决了你这个种子期怎么获得一些小的势能把它拼成一个大的势能,然后再投射到自己的产品或者是事业上面,这样的话就可以用社群来汇聚大家的能量,成就自己,你有了能量也可以反馈给大家。
好的社群不是一个被禁止说话的场所,它不是学校,它更像是一个咖啡馆,每个人在咖啡馆里面能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社群里的每个人都很自由,很开放。只有把社群的文化认同氛围做得特别舒服,才能实现社群成员的资源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