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运用技术路线图前瞻性布局?
实战
2019/11/15 09:42:37 2366阅读
实战
2019/11/15 09:42:37 2366阅读
导语:当众多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投入,技术路线图成为效率开发与资源配置的关键。技术路线图是什么?企业如何运用技术路线图进行前瞻性布局?如何建立再创能力,从而实现技术赶超?
当下,随着5G商用的呼之欲出,华为作为5G的全球领头羊备受瞩目。据统计,目前华为已拥有软空口架构、极化码、上下行解耦等在内的八大关键技术。另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的5G专利报告显示,在拥有5GSEP专利数量上,华为仅次于三星。而在5G标准技术贡献排名中,华为位居第一。华为5G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研发投入。华为在1995年开启关键技术研究,在3G时代主要追赶爱立信、诺基亚等先锋企业;到4G时代,由于中国发放牌照较晚,华为加速了国际化布局,在4G的两种国际标准LTEFDD与LTE TDD双管齐下,主导了2013年开始的中国4G建设;最早在2009年,华为已经开始战略布局投入5G技术研发,十年磨就一剑。任正非把5G比喻成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认为5G关系到华为未来的生死存亡,一定要不惜代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由此可见,华为对无线通讯每一代技术发展、兴替路线有清楚的认识,原来从交换机起家的中国“巨、大、中、华”四家企业中,华为的起点最低,但产业从2G进化到5G的二十几年时间,华为站到了世界的巅峰。
当众多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投入,技术路线图成为效率开发与资源配置的关键。技术路线图是什么?企业如何运用技术路线图进行前瞻性布局?如何建立再创能力,从而实现技术赶超?
技术路线图:掌控技术开发的节奏
技术路线图是运用一种结构化或图形化来进行战略策划和长期规划的方法。技术路线图看似简单,但在复杂的技术环境下,可以探索和传播不断发展的市场,展现产品和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战略远见,更好地与合作伙伴合作,更好地配置资源与资本,更好地建立战略生态系统。芯片产业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技术路线图的一个典型实例。在智力与资本密集的芯片产业,美国能战胜日本,不能不说是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公司掌握了技术路线图的进程。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顿·摩尔在1965年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后来这个规律被业界总结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英特尔创业后,就一直按这个技术路线图进行投资与扩张,击败了许多不按这个规律的众多竞争对手,直到最近几年新产品开发节奏跟不上台积电、三星,反倒让AMD抢占市场份额。
为什么要根据技术路线图来确定节奏?是因为技术领域有一条著名的S型曲线,这条曲线由TRIZ之父根里奇·阿奇舒勒提出,它揭示了技术系统演化的动态规律——一项技术会经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构成了技术演进的一条曲线,当这条曲线进入成熟期之后,其发展态势变缓,随之一条新的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S型曲线就会出现(见图1)。人类技术的进步就是沿着这种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而不断向前演进的。
技术与商业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一条条S型曲线会催生出一代代新产品、一个个新企业。以互联网技术为例,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催生出了许多伟大的公司。1994年HTML和Web技术刚刚出现,然而当时对于如何商业化还不清楚,到了1999年前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一批互联网公司诞生;至2005年前后,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在电商、信息对接等垂直领域的公司,如京东、58同城开始崭露头角;当3G、4G技术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成为技术主导时,微信、滴滴、今日头条等纯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开始出现。在已见端倪的5G时代,将是一个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时代,可以预见,一批以5G技术为支撑的公司即将登上舞台,它们将引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技术演化的S型曲线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我们认为核心是时间的节奏感。对于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来讲,具有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把握技术曲线演进的节拍,对于成功的商业活动至关重要。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要认真分析所处行业主导技术的S型曲线——这条曲线目前处在什么位置?技术曲线的位置与商业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下一条技术曲线是什么,将会在何时出现?如何捕捉技术曲线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技术的历史过往、当下状态和未来趋势的把握,也是对技术逻辑与商业逻辑动态耦合的把握。企业家只有具备这种时间的节奏感,才能踩准技术发展的节拍,在最具强音的音符上跳舞,奏出技术与商业锦瑟和鸣的乐章。
技术路线图:掌控蓝军颠覆的时机
技术路线图也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可以在复杂技术的更替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识别、分析潜在的破坏性、颠覆性技术,从而避免被“降维打击”。柯达的陨落就是一个错失技术路线图的经典案例。在2000年数字转型之前,与胶片相关的销售额占柯达收入的72%,占其营业收入的66%。尽管柯达很早就认识到胶片业务的衰落趋势,并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然而却始终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领域锁定在照相行业,最后被时代所抛弃。正如前柯达副总裁解释的那样,“柯达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成像的兴起将对照片打印的未来产生可怕的后果。”
胶片技术的发展是一条S型曲线,这条曲线演进到2001年,其商业化价值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全球胶片的销售量达到了最大值。如果把此时的胶片技术比喻成一棵大树,我们不禁要追问:究竟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大树底下寸草不生(见图2)?显然,柯达的认知属于前者。胶片给柯达带来的巨额利润使其尽管认识到了数字化时代将会到来,然而依然难以放弃现有的垄断性市场蛋糕,诚如前柯达副总裁威利·史所言,放弃胶片,“这将意味着放弃一个伟大的消费者专营权”。柯达本来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技术划时代的变革最后证明,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对于柯达来讲,尽管这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药丸,然而最后也只能由自己吞咽。
柯达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技术路线图帮助控制技术更替的时间节奏,特别是缺乏未来导向的前瞻性规划,企业很可能被时代抛弃。与柯达同时代、同行业的富士的成功转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全球胶片的销量达到了顶峰,但富士却嗅到了浓浓的危机气息,就如该公司总裁回忆的那样:“巅峰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危险的山谷。”2004年,富士首席执行官古森重隆提出了一个名为VISION75的六年计划,命令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清点富士胶片的技术及其基础,并将其与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比较。经过一年半的技术审核,研发团队给出了一张图表,这张图中,纵轴列出公司现有技术和新开发的技术,横轴为现有市场需求和未来市场需求。根据这张图,富士确定了未来的蓝军核心业务:数码影像行业、光学元器件行业、高性能材料行业、印刷系统行业、文件处理行业和医疗生命科学行业。可以说,在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富士要胜柯达一筹,主动实现了蓝军的战略转型。如同富士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持续发展的企业,往往具有这样的特质。比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艾森哈特在对6家美国计算机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相比于3家失败的企业,3家成功企业的共性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把握能力,能将现在和将来连接在一起,有效地协调各种人和资源,从而创建节奏,在产品更替中不断提升再创能力(参见本刊《再创能力:中国企业如何赶超世界一流?》2015年第1-2期)。
富士探索未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技术路线图,如前文所述,富士在胶片技术达到顶峰时就开始考虑新的技术路线,根据自己的过去技术积累和新的研发项目,富士确定了转型方向。技术路线图是一种以图或者表格的形式,规划企业未来的技术、产品和市场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技术”并不是狭义上的科学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企业预测未来、创造未来的一种技术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技术路线图要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才能到达那里?要清楚地回答上述问题,企业需要在底层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现金流等)进行全面盘点。以所拥有的资源为基础,企业对其研发项目、技术、产品和市场进行系统规划,确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所要实施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技术路线图是企业具有未来导向的方向标,它是企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的动态性规划。技术路线图的最后体现是投放市场的产品,而其背后是企业资源、技术和研发项目的整体性配合。通过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使企业清楚自己前进的道路,把握前进的时间节奏,同时也能够支持技术与商业之间的沟通,建立起资源、技术、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对接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技术路线图也是在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实现步伐协同的重要手段。这种节奏使企业在研发投资中能协调步伐,使企业上下的能量彼此同步,最终进入创造力的“流动”,使人变得专注、高效,甚至对手头的任务充满信心。
如何绘制技术路线图
分步而为,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分析单元是什么?(如技术范围、时间长度和技术焦点等);(2)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3)需要哪些人一起参与制定?(4)支持技术路线图制定需要哪些信息支撑?(5)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什么资源支持?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涉及企业多方面的人员,讨论的参与者至少要包括技术和商业两大模块的人员(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制造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共同参与头脑风暴。在制定技术路线图的整个过程中,要保证核心参与者的参与连续性。
关于作者 | 孙黎: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创业与创新副教授;
邹波: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 | 原文刊登于《清华管理评论》2019年10月刊,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