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实战
发表时间:2019/5/15 6:40:49 作者:haoyui
实战
发表时间:2019/5/15 6:40:49 作者:haoyui
做绩效考核,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导读:产品的灵魂来源于自身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关注,需求创造价值。因此,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去实现需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问题。
一、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从战略层面上看,有竞争力的产品首先是从战略层面发现的。我们要先发现市场的趋势,在趋势中找到机会点。这个阶段并不关注产品的形态,关注的是在最先发现这个机会点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布局;
第二,从策略层面上看,在每年的年度经营计划中就应发现明年或近期的产品,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尽快地把握机会、整合并投入资源,然后进行快速开发,在时间窗的节点上推出产品,形成我们的早期销售;
第三,在执行层面上,需要考虑我们如何快速地实现需求,将机会变成利润。
在此基础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般大家看到的只是公司层面需求的收集、分析、分发和跟踪层的管理;实际上,在产品层面上,产品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需求管理过程。
这两个互动都是面向目标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需求的实现是不断演变的过程,举例来说:需求类似于小蝌蚪最后变成了青蛙,呈现出来的是两个不同的形象。所以,需求管理是将最初的客户需要,转变成正式的市场需求,最后到产品包需求的管理。
二、定义产品包需求
这里不是单纯地讲产品需求,而是讲产品包需求,两者之间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分:
以前产品包被定义成交给外部客户的、没有考虑过下游客户、内部客户的产品。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是否可以快速地按照原来所定义的产能指标完成生产?能否有效地支持销售?能否有效地完成其在现场的工程安装?答案也许不一定。如果产品定义只考虑开发功能和性能上的需求,那么这个产品只能被定义为 “裸机”;如果只完成了这两方面的一些开发就直接上市,则可被定义为“裸奔”;
产品包是对客户和下一个环节交付的统称。产品包需求是对最终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包的完整的、准确的描述。既然最终递交给客户的是产品包,就需要把产品包的需求统一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现在的产品开发是面向两类客户的: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那么,产品包需求该如何逐步构建完整?
IPD中对产品包需求的构建有一个明确的脉络。首先是立项,立项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需求,立项之后还会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概念阶段形成的是一个初始产品包需求;计划阶段形成最终的产品包需求;开发之后进行验证,最终完成产品包的上市。
三、分析客户需求
$ 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客户需求,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争分析。通过该模型,可以分析出在哪些维度上我们比竞争对手更占优势,定位我们在竞争中的位置,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泛泛地进行价格比较,或者进行一些策略比较。这个方法也可以帮助看清市场需求,从而发现我们的发力点,定义产品,最终让市场满意。
•从客户的角度,$APPEALS关注客户购买的需求因素
•通过竞争对比分析,加强自身关注来满足客户需求
$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从八个维度保证了需求收集的全面性。其中,功能和性能需求只是一个P(performance,性能),其它的七个环节合起来之后才能对客户的需求有一个完整地了解,或者比较全局地了解。
在需求分析的时候,产品开发团队需要反复提问:在产品开发中是否考虑到应用性方面的需求,是否考虑到社会接受程度?除此之外,易用性和社会形象等都需要考虑并构建的。用$APPEALS模型的八个维度去定义产品需求,每个维度都占有权重,就形成了如图的“蜘蛛网“。
如果客户对性能指标要求的权重是30%,对易用性或其他维度的要求占了第二的位置,那么这些权重就决定了产品开发的方向,应该在这些方面着力去产生优势。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需求分析图也能被画出来,然后对比得到我们的竞争优势。假如我们的优势是可获得性,竞争对手的优势是性能,那客户买单的是性能还是可获得性?如果性能是客户关注的焦点,而竞争对手又在这方面与我们存在差异,我们则需要进行调整。所以$APPEALS模型是我们做需求分析时,非常有利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能保证需求是真正关注客户价值的需求。
除了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和产品包需求的定义,IPD中还定义了如何把客户需求转化到设计需求和设计规格,以及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把握产品包成熟度的方法,保证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是符合要求的杀手级产品。
产品的开发不是某一个思想火花的闪烁,也不是某一个小聪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真正实现商品化的全过程。因此我们需构建一套强有力的、系统的方法进行产品管理。(转自微信公众号hygl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