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屌丝经济学-互联网正在无可逆转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每个网民作为这个无疆界国土的国民,既是参与者,也是无意识被改造的对象,像水分子一样随波逐流又竞相奔走,这种摩肩擦踵的竞相奔走又将互联网推向了新的、难以预知的、更遥远的未来,暗黑无界。
2010年的开放大潮、2011年的全行业移动化、2012年的电商大爆炸、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每年都有新的、影响力巨大的故事。一花一世界,在每个故事背后,都意味着互联网这个快速成长的虚拟巨人(7.76,-0.04,-0.51%)的沧桑变幻,行业里的刀光剑影、沸反盈天,只不过是它骨骼快速长大的咯咯作响。
在这种场景下,仿佛回到了20世纪交界的黄金时代和镀金时代,先后掀起的电气、石油和电子技术革命,结合社会组织变革推动欧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经济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全球和各国国内经济利益分配也变化巨大。这种巨大的利益冲撞也让各种矛盾成倍放大,先后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冷战。此间,也是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新学科爆发的契机。
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波及全球、深入各个行业时,总是意图廓清这种变化对经济、政治和生活层面的影响。“互联网经济学——Internomics”或许是一门应该诞生的细分学科,一个观察互联网和新经济的窗口。
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因为我们尚且身处其中,未必能俯瞰全局,只能在多变的大潮中、在灰蒙蒙的天际间试图抓住一块砂石,捕捉一些微光,囊萤映雪,非为读书,只是想做那么一点理论上的探索,为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求那么一点确定性的线索。
当然,互联网时代,严肃的经济学正在被“媒体经济学”和“走穴经济学”所消解,作为显学它正在逐步失去“学”的价值,而是日渐趋于术的本质——市场之术和立场之术。这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大的能力和精力去构建过于繁复自洽的架构,不过姑且论之,是为刍议。
它的确定性在于,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规律仍然存乎于互联网市场,我们需要甄别哪些是更加可以靠得住的、可以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它的不确定性在于,这个行业作为一个近20年才真正商业化的领域,本身具有极快的进化速度,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特质,且仍然在快速变化过程中——未来的、不可预知的技术变革,可能一下子颠覆掉今天所归纳、抽象出的所谓理论。
但是,这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潮流永远跑在大多数人的前面,却不能阻止人们寻找描摹潮流的内在动机。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世界的真相,追求确定性和规律,则是追求真相的过程——这一点,并不因为互联网演进速度更快,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次元里的Internomics
20年前,你提到互联网的时候,它的场景就是实验室,意味着在科学家和GEEK的电脑上去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上一个电子公告版;而在10年前,互联网则意味着门户网站、网络游戏、聊天工具等载体,你去上面是为了某种虚拟产品的消费;今天的互联网,它已经演变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或者手机上的信息门户……
或者,我们可以说,互联网就是在一个虚拟空间当中在复制今天的实体世界。先复制的是纯粹的、轻介质的虚拟产品,然后复制的是那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兼备的标准化产品,再后来,到了今天,它在越来越深的介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直到某一天,互联网的世界和实体的世界已经合二为一,二次元和一次元空间趋于融合。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迁移,而是有着技术和商业上的升级,伴随着人类行为模式的变迁——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巨大影响。
互联网经济学是二次元空间的产物,衔接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我们只能用互联网的语言去解释经济学,用经济学的语言去解决互联网。等着互联网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时,二者的区隔也不再存在,经济学当然也无需再安上这样一个“噱头”似的帽子。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在整合互联网世界当中,屌丝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主体,也是决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力量,是观察互联网走向不可或缺的“主流”,而不是“非主流”。
因此,我们仍然会采取传统经济学里的话语,结合互联网的特质来解释目前的互联网经济。主要会学习萨缪尔森的《经济学》18版体例结构,以新古典经济学的通俗语词和互联网上屌丝词汇为主,来粗浅演绎——所以,我们又将其称为“互联网屌丝经济学”。
希望通过以上的连载,我们能够为互联网屌丝市场经济勾勒出一个基本的轮廓,能够展示一部分通用的规律,至于是不是“经济学”,则并非最重要的部分了。内容将会包括互联网的经济学映射、互联网的元规则、互联网市场上的基本供求规律、互联网上的要素市场、产品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的竞争规律,互联网的产业周期、以及互联网背后的政治经济等章节。
下一篇:马云:创造新的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