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管怎样要求决策者理性,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是用自己的标准和概念来做出判断的。对于管理者而言,决策是他必须要做的选择,也可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决策的制定者。
因此管理者需要知道在决策的过程中,自己会有很多局限性思维,这些局限性思维是有效决策的障碍。其中一点就是,个人常常犯的习惯性错误,我称之为“人际错觉”:
1.首因效应。人与人交往时,往往第一印象决定判断。但第一印象不见得就是对这个人真实情况的反映。
2.晕轮效应。借用月亮的效果比喻,晕轮效应就是以面概点,指人们会被一些外在东西蒙蔽,并依据这个蒙蔽的现象去判断。比如公司两位年轻人,小张勤勤恳恳、早来晚走,小李准时上下班。结果,小张得到晋升。但实际结果是,小李是能力非常强的人,不需增加工作时间。而小张能力不足,需花费更多时间。
3.新近效应。在决策时,新近发生的事情会起决定作用。尤其是绩效考核时,常常关注考核时期这个人的表现,而忘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4.角色固着。曾看过一测试,被测试的人分为两组,得到同一个人的大幅照片,一组被告知,相片上的人是杀人犯,另一组被告知此人是科学家,请他们描述该人的面部特征。结果,第一组人描述:突出的下巴,说明他邪恶的心理,深陷的眼睛说明他死不改悔。另一组人描述:深陷的眼睛充满智慧,突出的下巴说明他永攀科学高峰及坚韧不拔。
在企业管理中,除了要摒弃这些固化思维,也要学会借鉴一些大佬的思维方式。
日本禅僧铃木俊隆的5个大家思维
1.少做:总有人想用“忙”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忙”拆开看,就是“心亡”,长期处在忙碌状态下,人会困于“时间稀缺”,这会让自己心智带宽受限,造成智商下降。
2.思考什么是必须的:“断舍离”最核心一条就是明白什么东西是必须的,舍弃其它才能彻底地完成一次减法。尝试用“终局思维”衡量,思考一件事在一周后、一个月甚至十年后,是否会给你带来价值。
3.慢慢并谨慎做事:强调“一格格地爬楼梯”。你把一件事情当真,就该慢慢来,谨慎注意你的行为,别太匆忙,也别随随便便。
4.在事情之间留点空白:把时间排满,很容易陷入一种“时间脆弱性”,这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反而不是效率,而是一种任务负担。塔勒布提倡“反脆弱”,最好的做法是“让时间有弹性”,为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空白,来做为缓冲。
我看现在很多的创业者是胸怀大志,但腹有良谋这一点还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