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管理,一直立于中国企业之翘楚。
曾经的华为人,被称作是一群青纱帐里走出来的“土八路”,并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规范化的管理。经过二十多年的变化发展,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然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标杆,其根本来自于领导者极富远见的管理架构搭建,从而为华为的业务从地区走向世界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性地解读,细微处见真知。
别具一格的人力文化氛围
在华为,无论是新员工培训、干部培训、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中,企业文化培训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课程培训的第一天的内容,一定是关于企业文化,哪怕这门培训只有一天的时间。
任正非曾说,华为就是要发展一批狼。他们要具有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以及群体奋斗的意识。
为了确保华为的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华为制定出关键绩效指标(KPI)和月度工作目标考核、日常绩效指标(CPI)、工作质量、纪律性、成本意识等几个方面的考核,再由各部门负责人与分管领导沟通后填写并确认分值,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分。
针对市场部的销售人员,华为采取5%淘汰率措施,每到结算考核分数时,排名靠后的5%将面临待岗状态并接受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后依然没有起色的员工直接宣布下岗。如此,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得华为内部永远处在激活状态。
倒三角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与传统 “正三角”的直线职能式管理不同,华为的人才组织呈现出“倒三角”的模式,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市场终端需求,倒逼企业体系提供资源,而领导层则处于为员工提供支持的位置。
华为的人才结构以知识型人员为主。在2013年华为的人才结构里,研发和开发人员占46%,市场营销服务人员占33%,生产人员只占12%,管理人员占9%(包括后勤服务)。
如此一来,企业内部管理逐渐回归扁平化,不仅可以避免企业与市场终端(即用户)之间的脱节,更能有效加快内部反应机制,使得华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
保住核心的人力激励制度
众所周知,华为的工作强度大,加班文化更令人望而生惧,每年,华为的离职率高达10%。即便如此,华为的核心团队却始终没有解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正非深知,只让团队富有凝聚力,才能保住企业的核心力量。如今,华为中层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数以千计,而他们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长期的股权激励。华为86%的员工拥有公司98.99%的股票,任正非只占到华为股权的1.01%左右。由此形成了一个全员的利益共同体,为华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华为始终将绩效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调配及评优的主要参考依据,考核不与月度工资挂钩,而与年终奖有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华为还采取薪资、股票、奖金等多种激励手段,促使员工接受更多的挑战任务。
有钱任性的人力储备方式
1999年,华为就开出了5.5K的高薪,在各大高校相关专业招揽优秀毕业生,为自己的雇主品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高薪聘入华为并不代表毕业生即进入了安全区,校招而来的1.5万人,也将面临残酷的淘汰,只留下最优秀的人才。在人才掠夺中,华为HR从不为自己留后路,看排名,重潜力,优先占据资源的同时,更要挑选出站在金字塔尖的人。 此举无疑为华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量。
截止2014年,华为申请专利数达3443件,远超西门子,销售额达到2881.97亿人民币,净利润278.66亿元,远超竞争对手西门子。如今,纵览全球市场,已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设备通信。在4G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在这一切的背后,都与华为优质的人力储备有着紧密的联系。
很多人问过任正非有哪些让“华为成功的秘密”,他回答道,华为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而这,也是这位74岁的企业家坚守了一辈子的职场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