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们要直面自己过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踩过的坑,通过对失败的回望,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创业这件事。
诸多坑中,人是关键的因素,找人与看人都需要深刻认知什么样的人适合于自己。
一家创业或转型的公司,不可能百分之百靠HR招到合适的人,而且HR不可能认知的那么到位、清晰。尤其是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更需要找人,因为不停地有人会跟你说:你一定要找到最牛的人,于是陷入了一直在找人的坑,这其中的一个大坑就叫做:迷信那些华丽的背景。
很多创业者都深知能人的价值,一心求贤,然而找来的人确经常的感觉不适合,这是因为只看到人前光鲜、华丽背景的一面,举个例子,每个领域的优秀企业都有能人,我们本能的挖过来却发现不适合,这当中的坑是什么呢?那些拥有华丽背景的人不一定真的满足你公司发展的需求。有可能在他进入公司以后你才发现他不适合,幸运的话大概会在三四个周的时候发现,不幸的话则需要两三个月。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两三个月的时间发现一个核心成员不合适,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你在不停努力去招到这些背景超华丽的人才,但是他来到你们公司也不一定真的适合。要知道,我们挖到的人原在职的这些公司都是好公司,但好公司也分两种:第一种就是这家公司体系非常的好,只要一个螺丝钉放上去就不会做错事;第二种是文化好,是靠文化深深的植入到这个人身上,他在这个过程中愿意跟你一起往前跑的。
很多人喜欢空降兵,深信挖来主义,当把人以空降兵的形式插入到团队中,矛盾重重,管理者以自身可以对之加以有效控制而任用后,就忘记了挖来的初衷了,做事离不开人,人的能力也不仅仅是业务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等很多方面,片面的以专业能力放大一个人的作用不利于整个团队的有效协作。
文章中关于找人的坑的理解与做法是:
好公司不一定有好的人,坏的公司一定没有好的人,我们就本着这个节奏在看待这些背景和简历超级华丽的人。在面试的时候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跟他沟通,可能不光要问你做了什么事情,甚至要问你们公司做了什么事情。
我对其总结的解读是:
应当发现并认知原来公司的好坏跟挖来的人的好用程度,关联度不大,也就是说不能被这些人的光鲜华丽的经历所迷惑,应该深刻认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在与之沟通时应辨别其能力与所需岗位的匹配度,尤其重要的岗位,应当全面的评价其能力,除了业务水平之外还要把其人对所雇佣岗位工作的理解做分析,并从人性各方面进行考量,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招一个岗位,而是招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前进的事业合作伙伴。
慎重的择人是一项很累心的事,但做好了将大大减少一直找人的恶性循环,也相应减少了时刻缺人的焦虑。
找方向,定战略时容易陷入的坑是广撒网而毫无头绪,特别是面临很多可行性选择时,首先我认为要先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在诸多选项中哪一种更直击人心,最具备实操价值。
很多时候尤其是多岔口时,我们往往犹豫不前,或者想都走走试试,然而在机遇面前,时间是最宝贵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试错,因此不能彷徨,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不要边走边选择,剑走偏锋还是中正,取决于你的初心,哪一项与你的初心最贴切,就去抓紧实调和实施。
很多企业险得最深的,那就是到处入会,谈合作,而其中没用的交流和没用的合作真的很多。
然而整个公司甚至是你,为这样的没价值合作付出了什么?大概付出了团队的几个人,几天的时间,写文案做东西,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浪费的宝贵财富,也是属于额外不必要的隐形支出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前辨别这些无用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常常认为不交流怎么可能提前辨别呢?不合作怎么知道没价值呢?事实上我认为可以,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调研,其作用是针对性的给决策者提供分析数据,用的好的话可以提升整个公司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价值显现。
当然这里的价值显现,并非专指的钱,利润。
关于牛人,坑的启示:不要过于相信外部所谓的牛人、专家和专业厂家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多困惑,你会觉得那个解决的方案在外边而不在房间里,你可能会去找比你更大的企业请教,或者去请一些顾问和专家。有时我们为了各种目的,花了很多的钱请了一个行业里非常非常牛的人,给我们做大量的训练,可是之后怎样的呢?效果很差,为什么?
牛人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给出思路和方法,但不一定解决问题,我们要借鉴牛人的思考方式和其经验,以便快速的诊断问题,如同朱月怡所说,更牛的人可以帮我们来做纠偏,如果你做了错的事情,他们会第一时间发现你做错了,但是方向,是真的需要团队在一起认认真真找的。
到今天为止我们每个人都在升级,我们都在向更牛的人学习。然而需要每个人认知的是:不要期待那些解法是来自于题外的,最终的解法只有交由自己的团队去找寻。
关于朋友,坑的启示:抓住自己想做的本质,警惕看似善意的建议
谁的身边都有朋友,而朋友的出发点或是为你好,但就是这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可能会让你顾虑重重,因此必须清晰的认知你的需要和满足哪些客户的需要,朋友不一定是客户,更不一定同你的共事人一样能看清楚本质,所以跟朋友之间,谈工作未必起到好作用,他或她也未必是你忠实的客户群体,深掘需求靠得只能是自己及自己的团队。
她的总结我觉得很好,只字未改。
创业本来就是一个挖坑埋坑的过程,请大家享受,请大家不停地增加格局,增加你的执行力,既可以看到新鲜的事情又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祝大家爬坑愉快。
上一篇:差等生为何容易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