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方乙方》中有一句台词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实际上,从客户的角度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符合客户要求才是宗旨,而面对选择,你真的知道该如何下手吗?
行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2017年OTT广告市场将迎来大爆发,奥维云网就预测,未来3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如果你是广告主,面对这种形势的转变,你会把钱投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看看现在的OTT市场怎么投放广告才能够突显价值。
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12月,包括智能电视(包括盒子)的OTT终端保有量已超过2亿台,覆盖36%的中国家庭。
2016年OTT广告规模呈现大爆发,包含智能电视和盒子在内的OTT广告投放规模达9.7亿。其中,海信、康佳、长虹、乐视等智能电视终端厂商争相商业化并进行广告系统升级,吸引广告投放。
传统电视广告具有大屏展示、一屏多用户、半强制曝光、信任度高等特点;而互联网广告
具有形式多样、可定向投放、互动性强等特点。相比之下,智能电视广告同时具有电视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的特点,取双方之长。
一方面,智能电视大屏具备电视属性,大屏开机广告给人以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OTT大屏具备互联网属性,大屏贴片广告可以实现互联网广告多样的展示形式。
从需求来说,广告主如果追求广告位独占和极佳视觉冲击效果,可以选择开机广告;如果追求对目标人群定向投放和新颖传播效果,可以选择贴片广告。对两者的选取,广告主可根据传播目标、目标受众特点、投放曝光策略、广告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除此之外,大屏广告还可提供品牌专区、关机广告、桌面推荐、互动广告、电视电商等新颖的广告植入形式,给广告主更为丰富的选择。
在广告投放的渠道上,主要以终端制造厂商和内容运营商为主,传统电视厂商专注于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最近几年也开始探索向用户运营层面延伸。
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等OTT内容运营方,他们主要以与终端企业合作实现内容资源的进行分发。
而乐视是创新的资源垂直整合的生态型企业,从最初的内容运营延伸到终端制造领域,成为智能电视领域的先锋。
以智能电视广告的主流终端厂商对比来看,如海信、创维、长虹这类传统企业,主要的优势在于市场的保有量高、覆盖人群也比较广,但是用户群体还是以线下消费为主,观念相对保守。另外,传统企业的电视广告展现形式也比较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告的触达效果。传统企业的优势还是比较鲜明,这类渠道可以满足一般大众型生活用品的推广。
互联网品牌乐视在产业布局上相对较早,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在终端与内容的打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在保有量上还不及传统厂商,但是千万量级高端用户提供了可运营空间,这些用户一般有车、有房,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符合品质用户的标准。所以,乐视超级电视广告吸引了包括迪奥Dior、奔驰在内的多家高品质广告客户的合作。
另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品牌小米,标榜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用户以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为主,这部分群体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但是整体消费水平还比较有限。在终端的覆盖上小米以盒子产品为主,但是相比之下,盒子的广告效果不如智能电视,所产生的价值也要更低一些。因此,小米的广告平台比较适合互联网化的快时尚消费品。
总结一下,如果追求量的传播可以选择传统厂商,毕竟长时间的积累用户量级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但在质的把握上,互联网新势力显然在资源整合营销的运用上表现得更加自如,也更有新意。
举个例子,乐视通过观星系统,用户在晚上看球的时候,就会自动推送一条小龙虾啤酒套餐的优惠信息在电视屏幕上。通过测试证明,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打开率更高。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电视的运营商已经开始针对不同用户,投放不同的广告,这种类似于“今日头条”的广告推荐模式,不仅更加精准,而且让广告投放的容量大幅增长。
实际上,广告主已经注意智能电视的大屏媒介资源,并有部分广告主已经尝试投放终端广告。联合利华、宝洁、一汽大众、迪奥Dior等知名广告主都在智能电视广告投放的行列。
2017年开年以来,大量本土客户也开始大规模踊跃尝试投放智能电视广告,并将其作为整合营销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有些广告客户全面削减电视预算转向OTT端。据统计,OTT大屏对于家庭生活消费产品的广告展示具有极高的普适性,目前OTT广告投放金额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日化(化妆浴室用品)和汽车。
虽然OTT广告已经迎来增长的黄金期,但当下的OTT行业,仍处于市场教育的阶段。目前智能电视广告增长率整体一线城市要比二三线城市情况好,主要原因来自终端较高的渗透率。长远来看,后期的增长速度会更快,预计2017年全年OTT家庭覆盖率将能达到45%以上。
随着更多企业的进入,大屏的价值将会得到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大屏广告市场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果你刚好想搭乘智能电视广告这列行驶中的快车,现在买票上车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