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营销网 品牌 资讯 展会 实战 终端 广告 时尚 汽车 企业 网络 视频 电商 搜索 管理 文化 创业 招商 职场 访谈 智能 AI 物联网 大数据 数字化

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

资讯 发表时间:2019/1/14 11:15:37  

资讯 发表时间:2019/1/14 11:15:37  

在将张小龙四小时演讲认认真真读了几遍之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从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身上,我能够学到什么?

从中国最牛产品经理身上,我能够学到什么?

从这个时长4小时的精彩演讲中,我又能学到些什么?

接下来,我会将我的思考心得与大家进行分享。

1 底层逻辑一:舍末逐本

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将“如果只是流量,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说了至少三遍。

什么意思?

在张小龙看来,“流量”增长只是做出“好产品”带来的自然结果;相反,如果只是紧盯流量,而不是思考“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就会带来本末倒置的风险,因此无法长久。

什么东西带来的增长不会长久?什么东西带来的增长能够长久?

这就是关于“本”和“末”的思考,也是张小龙做微信的底层逻辑之一——舍末逐本。

先来看看“舍末逐本”的反面是什么?

是“舍本逐末”,它是将事物的“根基”舍弃掉,却去追逐事物“末端”的态度与行为。

就好比是杀鸡取卵,为了取得“鸡蛋”这个“末”,就杀了“鸡”这个本,于是虽然得到了“末”,却永远失去了“本”。

我们都知道,如果留着鸡,鸡蛋总还会有,而且源源不断;可如果杀了鸡,我们得到的鸡蛋就会是最后一枚了。

所以,“舍本逐末”的结果必然不好。即使“末”在现在看起来非常辉煌,但那也只能是一时的辉煌,它终究无法代替“本”的价值与力量。

因此,很多人纳闷为什么微信从不做一些节日的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很多人认为这是微信很克制的结果,然而张小龙却这样说:

我解释过,微信并不克制,我们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样一个词。我们只是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和好的产品原则。但是我观察到,特别多的业界的产品经理,他会被自己的公司误导,因为很多的公司的目的是要做流量变现。大家的KPI就是流量如何变现。

一旦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大家的工作就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获取流量而已。

在张小龙看来,“本”代表的是一个真正好的产品,一个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好产品。而“末”才是“流量变现”。

因此,他才会在演讲中说:“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这句话与知名制药公司默克的创始人乔治默克的一句话简直一模一样,乔治默克曾说:“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

这就是“逐本舍末”这一底层逻辑。

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药物就是“本”,而利润则是“末”;当我们在追逐“本”的时候,“末”会随之而来;相反,当我们在追逐“末”的时候,“本”却失之交臂。

在这篇演讲中,除了“好产品”与“流量变现”存在着“本”与“末”的关系之外,还有另外一对也存在着本末关系,那就是:选择“只让自己好”,还是选择“让大家好”。

对很多人来说,“只让自己好”是人生以及创业的首要目标,但张小龙却早已洞察了其中暗藏着的危机。

在谈到小程序时,张小龙说:“如果只是借由小程序做流量的载体,我觉得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都不会长久。”

“只让自己好”是什么意思?

只关注用户增长、流量变现、垄断一切,就是“只让自己好”;相反,为好的内容培育丰饶的土壤,为用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就是“让大家好”。

因此,在谈到公众号时,张小龙是这样说的:

我们盘点后发现,我们在内容的吸引力方面需要强化,好的内容才是根本。一个好的平台自然会鼓励内容创造者创造更好的内容,相比于博客时代,当时好的博主写出的文章好像量更多。

如果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我想那是比较短视的,不会长久的。平台如果照顾更多人的话,就可以做得更长久,所以我们当时想要怎么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自己做每一个功能、每一个服务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在思考的,如果只是流量,我们觉得是有问题的,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在思考每一里每一毫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只让自己好”就等于是抛弃了“本”,转而去追求“末”;相反,“让大家好”才是在真正的关注“本”,培育“本”,让“本”能够持续不断的欣欣向荣。

最后,用张小龙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来结束第一部分——如果平台只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话,它不会太长久。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它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底层逻辑二:跟随愿景

在这篇演讲中,张小龙专门讲了微信的原动力以及梦想。

张小龙是这样定义原动力的:原动力是你内心深处的认知或希望,他很强大,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也要做到。

因此微信的原动力是:做最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工具)、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这两个就是我们的原动力。

那微信的梦想又是什么?

张小龙说:对于用户来说,是成为用户最好的朋友;对于平台来说,是成为非常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

其实,不论是“原动力”还是“梦想”,都属于“逻辑层次”中的“上三层,即:愿景层、身份层和价值观层。

说到这里,必须要介绍一下著名的”逻辑层次“理论,它是由NLP(神经语言程序)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

愿景层位于最高层,是关于我们想要实现的愿景是怎样的?梦想是怎样的?

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

价值观层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的。

能力层是关于我的能力的,包括状态、策略和处世模式。

行为层则是关于我做什么或者我已经做了什么的,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行为。

而最低一层的环境层则是指我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

根据罗伯特·迪尔茨的这套“逻辑层次”理论,当我们想要去改变较低层次时,通过改变更高一层往往更加有效。

同时,当我们在思考低层次的问题时,也不该忘了还得去更高层级看看导致低层次习惯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为,高的层次总是在不可避免的驱动着低的层次。所以,当一个变化在高的层次发生(比如“你认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会影响到低层次的行为变化(比如:你会把一下午的时光用在一个爱好上)。

对于微信来说也是如此,微信一旦明确了自己的原动力以及梦想,它的行为行动也就随之明确。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属于“愿景层”的原动力与梦想是如何指引并驱动着微信的各种行为与动作的?

微信的梦想是让这个工具成为每个用户的老朋友,因此微信不想破坏这个老关系。这就驱动了如下行为的产生:微信没有选择在登录界面放置广告。

关于这一点,张小龙是这样说的:

如果微信是一个人的话,那他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微信是你的好友,然后你们见面时,他脸上先贴一个广告,你要先撕下来才能跟他说话,就这样一种感觉。

后来张小龙在讲到小程序时又是这样说的:

很多人看不懂小程序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当你明白了我们的原动力,就能够明白我们的做法。如果不去中心化,我们自己垄断几个小程序和小游戏,看起来腾讯可以从中短期获利,但是我们的生态就没有了。

回到原点,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

公司并不要求我们做小游戏平台,也没有定规则要获得什么收入,而且微信也没有收入的压力,我们认为只要把服务做好,收入就会产生了。

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平台?

小游戏要走向哪里去?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的平台?

小游戏是个载体,可以承载各种各样的创意。

因此,从小游戏的原动力就可以做出推测:对于拥有创意的小游戏,微信一定会给予更多的倾斜权重,建立相关的培育机制,创造一个可以培养更多创意小游戏的土壤。

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微信的愿景决定了微信的行为,因此一旦我们理解了微信的愿景也就等于是理解了它的行为,甚至还能预测出它的趋势。

无独有偶,让我们再来看看阿里的核心框架。

在阿里巴巴的组织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框架,是阿里第一任COO关明生提出的,他说一家企业的成功叫做关乎天下,简单来说就是道、谋、断、人、阵、信。因为在关明生看来,一家企业如果能做好三个方面,就可以打下自己的江山。

第一方面是道,道是一家企业所蕴含的文化和老板的初心、志向、愿景。现在都说企业是存在封顶的,其实企业的封顶就是老板,老板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使命,才能寻找到企业的道之所在。

第二方面是谋和断,是企业的战略,战术。具体包含的其实就是一家企业所执行的策略与商务计划。

第三方面是人、阵、信,也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

“道”是什么?“道”代表的正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创始人对这个企业的愿景。而正是这个愿景才决定了下面第二层的“谋”和“段”,以及最底层的“人”、“阵”、“信”。

这就是我从这篇演讲中看到的第二个底层逻辑——追随愿景。

3 底层逻辑三:思考本质

张小龙在这篇演讲的开头就提到:“在这样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微信的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地讲解一下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这就是对于本质的思考。

在谈到社交传播这个问题时,张小龙说:

以前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问下自己。

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答案的。但我后来自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

从一个社交产品的理解来看,沟通是把你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都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而且你理解的人设和别人理解的人设是不同的,所以沟通就是为了让人理解你的人设,接受你自己的人设的设定。

表面上你在争论一个很理性的问题,但其实本质上是希望别人接受你的人设的信号。

关于朋友圈的本质,张小龙这样说: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大家可能会去参加聚会、聊天,这样的线下的社交是很低效的,朋友圈本质上是开创了新的社交的场所,它不只是一个时间流,它是一个广场,你会每天从一个广场走过。

“看一看”的本质是什么?张小龙这样说:

因为本质上做的不是阅读,而是社交的延续,人会因为社交而去阅读,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去阅读。

“好看”上线以后,“看一看”的团队很兴奋,因为数据在上涨,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在看什么文章,你会关心社交体系里面在发生的事情。

目前来说,这和我们的预计相符合,它的增长还是挺好的。但是这里需要一个逐步卷入用户的过程,只有当这篇文章被5个朋友推荐的时候,他才会点进去看一下。

可以说,对于微信的每一个具体功能,张小龙都进行了对于本质的思考与界定;对于微信的每一个具体功能,张小龙都能用一句话给出最为精辟的解释和比方。

而如果,我们能将对于本质的思考进行到底,就会发现,在这些思考本质的背后还藏着一层更深的本质,那就是张小龙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所以,张小龙这样说:

沟通的本质是让人理解你的人设,接受你自己的人设的设定。

朋友圈的本质是新的社交场所,一个每天都会走过的广场。

“看一看”的本质是社交的延续,是逐步卷入客户的过程。

时刻视频对微信来说只是载体,是朋友圈之外的另一种社交模式。

这是什么?


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洞察: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看见,被更多人看见。

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人类的社交习惯或社交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线上社交只是线下社交的映射。

当社交压力大的时候,人们会需要更加轻松的社交场景。每个人可以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获得他人认可,也可以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人的本性是不愿意阅读和学习的。

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他会自我调节时间。(来源微信公众号xiaoyaolsh)


推荐会员more >>

  • 主页
    aide888

    aide888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

    2024-09-27 加入 暂无
  • 主页
    13802745389

    13802745389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

    2024-09-14 加入 暂无
  • 主页
    中昊科隆展览

    中昊科隆展览

    专业 专注 诚信

    2022-06-27 加入 郑州
  • 主页
    panwenfu

    panwenfu

    基于家族经销商生意,自身作为经销商业主,从事商品经销行业二十余年,期间在数个著名企业兼任业务经理及培训师等职。

    2019-11-12 加入 上海
  • 主页
    zhang123654

    zhang123654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

    2024-10-30 加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