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的本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转向集约,企业越来越重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而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顾客对质量、服务及价格方面不断增长的期望,也促使许多企业寻求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供总成本最低的产品或服务,又要快速地履行订单。
精细管理的成功案例
天津某汽车紧固件企业
虽然怀揣“跻身国际一流汽车紧固件企业”的梦想,但中国金属基础件行业水平低、附加值低的现状,令天津**汽车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泽元忧心忡忡,企业粗放管理模式带来的大量库存也让他坐立不安。
2014年9月,**用5个月的时间经历了精益思想培训、改善团队建立、工厂**、软件项目改善和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各个改革阶段,把“精益全价值链管理”模式注入生产各个环节,制造周期缩短60%,生产效率提高50%。
改造前,**公司生产车间一边是工人作业,另一边是大量积压的在制品,而改造后通过不同作业流程的精细化分配,车间内在制品的积压几乎为零,实现快速流动。
经过精益管理模式的重构,**公司2015年开始搭建工业互联网紧固件生态系统平台。据杜泽元介绍,通过该系统,当客户在终端输入需求指令后,互联网会归集客户需求和信息流,向工厂发出指令,驱动系统保证产品质量,率先完成制造成本低于同行业20%至30%的目标,初步实现了智能制造。
无独有偶,国有企业**公司同样体会到了精益管理的甜头,总经理**说,在胶塞生产行业,他们是唯一的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开始推进精益管理,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革。
经过精益管理“洗礼”,**公司的员工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工作推进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2009年到2014年,员工共提出合理化提案14536条,改善节创价值7500万元。
员工的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在胶塞生产线消除了原来存在的断点,实现连续流拉动式生产,改善后作业人员由60人降至33人,劳动效率提升了40%,加工周期缩短了96%,人均工资每月提高500元。
精细管理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加速、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和人力及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已经使不少中小企业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必须要从粗放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精益质量管理,正成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战略,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