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几年产品的同学可能会纠结,需求、用户、功能、设计、运营、业务基本上都了解了,也对产品从想法到成品的全流程了然于心了,接下来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产品力呢?
从我不长的产品生涯来看这个问题,个人观点就是获取并提高“看破”的能力,即获取额外认知的能力。前面提到的都属于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在这每一项基础能力之上,都可以延伸出额外认知。
获取额外认知,提升“看破”的能力,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去下功夫。第一,建立合纵连横的知识体系;第二,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如果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从互联网历史、行业特点、领军企业、技术发展、产品形态等不同维度去扩充知识体系,这种横向知识体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然后在自己的本职专业领域建立自己的独特认知和技能——这种纵向知识体系能让你成为领域专家。
建立合纵连横的知识体系,目的是培养全局思考和触类旁通的能力——这跟人类的思维模式相关。我们所说的灵感就是通过交叉知识和类比思考而来,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本身也是一个顶尖的数学家。
只懂设计功能的产品经理成不了高阶产品人才,只会实现功能的工程师成不了架构师。
懂设计、懂技术、懂运营、懂战略的产品经理有机会成为高阶产品人才,因为他们借助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获取额外认知的能力,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更接近本质,能确保持续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浅尝辄止是满足于让自己“看懂”,抛开现象看本质是要求自己“看破”。
这里要强调的是——深度思考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能力。
每个人都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像把“腾讯普及微信支付”告诉一个只看到“微信红包活动”的人一样,这个逻辑结论是都能理解的,差异就在于对于事物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的探索。
深度思考就是探寻目的地的思考过程,微信红包活动不是做公益撒钱,也不是完全提升品牌知名度或者活跃新年气氛,目的在于结合微信支付的发展战略,通过红包活动来规划并实现到达目的地(普及微信支付)的路径。
开放型社交产品中都有“话题”这个功能,通过#主题#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到某一个主题中去,将对某一话题感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
大部分产品经理能设计也能理解话题功能本身,既提升用户发布内容的参与感,也能让相似的人找到彼此。看懂这一点,已经解决了用户需求并且对话题功能本身的理解是到位的。
从另一个角度,从开放型社交产品定位本身,“互动”和“关系”是社交产品的核心,单个用户建立的关系越丰富,离开成本越高,用户之间互动更多,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更高。
围绕建立关系和增加互动,社交型产品的功能设计应尽可能去达成这个目的。话题功能无疑能很好的满足,既能将原本没有关系的用户聚集到一起,也能通过话题本身引导和激发互动的产生。
所以,产品设计的方向选择,一种是从话题功能本身出发,解决的是点的问题。另一种是从盘活社交网络并丰富网络内关系和互动的角度触发,解决的是面的问题。从面的角度出发,能延伸出很多类似话题的设计。
认知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效率自然就不一样。这就是“看懂”和“看破”的区别,也是Junior PM和Senior PM的区别。
深度思考是基于初步认知理解然后建立到达高级洞察的桥梁,深度思考既是过程,也是桥梁本身。既有能看到“年轻贵妇”和“老妇人”的能力,也具备看破图像背后的心理学认知的能力。
基于这两点去提升产品力,丰富产品相关的知识体系,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不轻易下结论,凡事多思考,逐渐会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懂”是基础理解能力,“看破”是高级洞察能力,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里,区分普通和卓越的标准就是谁具备这种高级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