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忙,各种忙”你有这样的感受吗?我们知道,网上可以借鉴的时间管理方法有不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同一张时间计划表。有些人照做了,也真的因此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有很多人觉得方法到了自己这儿就不管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凑,快马加鞭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会发现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好像永远没有尽头,所以很容易导致“头疼就医头、脚痛就医脚”,实际上我们做时间的排布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对时间利的用深度不同,所以对时间的快慢感受也就不一样。
所以,工作时间表其实应该有两种:管理者时间表和创造者时间表。
先说管理者的时间表。顾名思义,就是管理者需要设计的时间表。很多时候,我们事务繁忙,需要决议的事情多,更多时候需要与人见面、沟通交流。所以需要将时间碎片化,按小时为单位来切割时间。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当我们开会和沟通的对象涉及到创造者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他们的工作习惯。
前面说了,创造者更倾向于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这样更利于提高他们的效率。所以他们通常不能像管理者一样以小时为单位来工作,而是需要以半天为时间单位来搞创作。
比如团队中的程序员、编辑、设计等这类员工就属于创造者。倘若你要开会,为了更好地配合彼此的工作,尽量提前一天安排时间,或者在一天工作还没开始之前,或者一天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再去安排开会交流的时间。
如果遇到紧急会议,也要在开会之前,先询问各位同事的时间安排,给时间让“创造者”们抽离工作,再进行会议。
安排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让自己的时间更有节奏
当然,也有的管理者就是创造者,比如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位创业的朋友,就是程序员出身,他们的主业务就是通过一款app向用户销售产品。
像这类老板,又该使用哪种时间表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兼顾两种时间表,一块时间去参加会议,另一块留给自己创造。
比如可以以天来切分工作时间。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就在白天11点上班就开始执行管理者时间表,到了晚饭之后就属于他的创造时间。
当然,我们也可以以周来切分工作时间。
大名鼎鼎的Twitter公司CEO杰克多西就给每天设立了不同的主题,比如周一专注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周二专注于产品问题,周三处理市场营销和沟通,周四用来拜访客户等等,以上其实就是管理者的时间表。
而周六和周日则是他的反思,也就是创造者的时间表。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时间都浪费在任务切换上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在进入一项任务时,往往需要时间“热身”。
而时间表的作用就是:一方面让你更自如地来回“切换频道”,更快地融入工作状态,提升自己、也提升团队其他同事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也让同事能更清晰地知道你的工作步调和节奏,做更好的准备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