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营销网 品牌 资讯 展会 实战 终端 广告 时尚 汽车 企业 网络 视频 电商 搜索 管理 文化 创业 招商 职场 访谈 智能 AI 物联网 大数据 数字化

创业中,什么是第一重要的?

创业 发表时间:2017/5/8  

创业 发表时间:2017/5/8  

今天我更多是想用过去的经验,以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讲一下什么是精益创业,在精益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怎么用精益的方法去管理内部创新。

问题找错了

下面,我想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在任何一个生意中,什么是第一重要的?

答案是:被需要永远是第一重要的,也就是刚需。那么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就是高频。如果我们把刚需作为纵轴,高频作为横轴,就很容易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处在哪个领域范畴。



1.右上角的第一象限,我们认为是刚需、高频的行业,这里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所有刚需又高频的东西理论上都是入口,一旦是入口了就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机会,这个入口本身可能不赚钱,但把握住了这个入口,就可以通过其它增值服务来赚钱。所有互联网的基础服务,无论是即时通信、搜索还是门户,显然都是刚需且高频,也就是入口,他们对消费者端都是免费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家回顾一下自己在做的事情,如果恰好处在刚需且高频这里,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市场份额。

2.左下角的第三象限,不刚需也不高频,就不用讨论了,没人做。

3.左上角的第二象限,刚需但不高频,这样的行业也很多,比如婚礼服务、婚纱照、买车、买房。因为不是高频,没有成为入口的潜力,所以这样的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每一单生意,而且每一单都要有比较好的利润,同时形成比较好的口碑。

4.右下角的第四象限,高频非刚需,这里是伪需求高发区域,因为一旦不是刚需,就一定不会高频。

高频其实较为容易通过数据衡量,但刚需有时候却具有迷惑性。

创业者遇到的非精益创业的第一类坑,就是问题找错了。举个开玩笑的例子,我们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可以吹头发的皮鞋,但发现用户没这个需要。问题找错了最常见的情形就是这两点:痛点不痛,刚需不刚。

什么是刚需?我总结就三点:要么极大地提高效率,要么极大地降低成本,要么极大地提升体验。

1.什么叫极大地提高效率?比如搜索引擎,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想像没有搜索引擎之前大家怎么获取信息,图书馆还是问周围的朋友?迅雷也是,把下载速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以前要等1小时,现在只要几分钟。

2.什么叫极大地降低成本?比如工业机器人,一台可以承担四个工人的工作量,这四个工人一年的工资要20万,但一台机器人的成本可能就10万,而且这台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四五年。埃隆•马斯克的SpaceX也是这个道理,与传统火箭发射相比,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3.什么是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家可以看看iPad,没见过工艺如此复杂,但操作又如此简单以至于小孩都能轻松上手的电子产品。

如果能做到上述中的任何一点,过去再牢固的用户习惯和再紧密的客户关系都会被你打破。但是,如果你做的东西,让这三个指标每个都比之前的提高了一点点,那就不是刚需。你这点微创新就是给竞争对手“打工”—分分钟就被人抄走了。

几年前,智能硬件比较热闹,我对此也很感兴趣,我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拨用智能手表的人,三星的还是LG的我忘了,买回来花了半天时间越狱,终于可以用了。[NextPage]

回头一想,这事儿其实就两个卖点:

第一、你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如果来了一条微信,直接看手表就可以了。但说心里话,这个需求不刚性,拿一下手机也并非难事,而且我有时候可能还要回复一下,所以没怎么提高效率。

第二、可以测心跳、心率、睡眠质量。然而,谁睡觉还戴着手表?而且即使你告诉我昨天熟睡了4个小时,你有让我熟睡8个小时的解决方案吗?光提问题但没有解决方案,也不是刚需。用了一个礼拜发现每天都需要充电,算了,不戴了。

不知道我讲完这段经历,大家发现一个事情没有?那就是如果一个产品不是刚需,它所有的问题都是大问题;但只要是刚需,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比如充电,手机不是每天也需要充电吗?那为什么天天都在用呢?是刚需啊,但手环、手表就不行。

所以,只要是刚需,做工粗糙一点儿、价格贵一点儿,问题都不大。

解决方案做错了

刚刚讲的话题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想象的刚需(创业家注:用户痛点),跟实际上的痛点区别是很大的。很多创业项目做的产品与用户真正的需求,交叉点很小很小。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比这个更可惜的是,刚需找到了,解决方案却做错了。

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大多数刚性需求、痛点,有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拿北京的交通来讲,想解决堵车的问题,日常限号可以降低20%的车辆上路,收拥堵费或许也有一定的效果。甚至激进一点的方案,每天单双号就行了,但老百姓不会接受,只能让我一半时间开车,车价是不是应该也降一半?另外,小区的停车场不够,大家全停在路边,把路面交通也堵上了。

包括减肥,也有很多方案,有的人说我就是喜欢多运动,那你就多运动,有的人说我实在没时间运动,那就少吃点儿。还有人说,两周之后拍婚纱照来不及运动了,那就需要扎个针灸什么的减肥。

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案,你用的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如何用精益的方式避免做错方案的问题呢?

1.首先是不要闭门造车。不跟用户接触,闷头自己做,一造半年一年,发现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其实,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点子偷走。

但这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首先,目前大多数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意味着门槛没有那么高,再藏着、掖着,竞争对手之间也差不了三个月。所以,你最多比人也就领先三个月,但你冒的风险是做了一年没人要,这个风险不值得冒。还有人担心被BAT关注到,如果真是BAT的核心赛道,那就早死早超生,这比花了几年时间再被活活耗死好,所以也不用担心什么。

2.其次是不要过早优化。我发现很多创业者核心需求还没有被验证,就开始做优化去了。这就好像做了一个可以吹头发的手机还没卖出去,就开始考虑怎么把手机做成超薄的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核心需求都没验证,搞那么多附加功能干什么呢,这没意义。

3.最后是不要过早扩张。一个吹头发的手机都没卖出去,就开始考虑建厂量产、找渠道销售,这显然是不对得,因为你的核心需求没被验证,做的越大实际未来的成本越高。

其实成功的创业者也并没有先知先觉,想要直接从A点看到B点,拉一条直线过去,这是不现实的。只能不断的通过尝试,去逼近最终的有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快速试错、低成本试错。

大家可能会觉得挺高深,但其实精益这两个字一点儿都不高深,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上都是很精益的,只是你不觉得而已。

比如你从北京调动到深圳工作了,带着老婆、孩子去深圳安家,你面临的问题是买房,买房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是这个片区治安好不好,学区环境好不好?然后是交通环境好不好,离单位近不近?生活是否方便?周边是否有很多商场、餐馆、公园。刚去深圳的人,通常来讲可能不会立刻买房,那么你看,很多人都知道先去租房,这就是一个低成本快速试错的方案。

再简单点,自助餐都吃过吧?大家都是上来看着喜欢的,少量各拿一些,觉得真的好吃再使劲吃,没人上来盯着一个直接吃饱!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精益者,只是你一直没感觉到。

忽略了隐性成本

很多创业者往往记得该怎么把产品做得精益,却忽视了精益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讲这个之前,先讲一下: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也就是表面的能量化的成本,雇了多少人,办公成本是多少。

隐性成本:无法精确计算的成本,比如内外沟通的成本,团队的磨合成本,你没法量化这些东西。

创业者最常见的不精益的问题就是:非常在意显性成本,但经常忽略隐性成本。

通常,把员工工资压的很低;或者招收新手,以及不那么优秀的人;或者找过于简陋的办公室。这确实在显性成本上降低了,但大大提升了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包括什么?使得招聘效率很低,带新手非常浪费时间,办公环境太差,导致你想招的那10个人,8个都不来了。

我现在也投了一些企业,也会对他们讲,你们招聘不要像我创业时候那样,因为迅雷那时候真是没钱,第一年全靠自己的钱。而现在靠谱一点儿的创业者前期拿到投资非常容易,所以不要过于吝惜。


推荐会员more >>

  • 主页
    18515556762

    18515556762

    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022-06-27 加入 北京市
  • 主页
    panwenfu

    panwenfu

    基于家族经销商生意,自身作为经销商业主,从事商品经销行业二十余年,期间在数个著名企业兼任业务经理及培训师等职。

    2019-11-12 加入 上海
  • 主页
    13023176687

    13023176687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

    2025-03-25 加入 暂无
  • 主页
    18638276543

    18638276543

    悦顿体育照明品牌创始人,20年来专注于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场馆的专业化照明!点亮精彩,照亮运动!有需要的朋友携手合作!账号为微信号,运动健康,你我共享!

    2022-04-16 加入 郑州
  • 主页
    yejinping

    yejinping

    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

    2024-04-07 加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