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艺术与品牌传播的融合成为一个重要现象。甚至可以用“趋之若鹜”来形容很多品牌对于艺术的追逐。品牌传播的“艺术热”肯定不是坏事,至少可以给品牌传播带来一些高雅之气,让受众得到更多艺术观赏与熏陶的机会。
但是,要真正在新传播的背景上认清这一现象,就有必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艺术对于品牌传播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艺术究竟能给品牌带来什么价值?
2、移动互联的传播大背景给品牌的艺术传播带来什么机会与问题?有什么基本规律?
要回答问题一,必须从“艺术为媒”说起。品牌艺术传播的要义,是艺术在这里担当了通往消费者心灵的独特媒介。而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本身即是有意义的信息”。可以认为,媒介的意义并不仅仅作为介质存在,而是决定着内容本身。
而艺术媒介的独特意义,是它不仅可以承担与消费者连接与接触的渠道,而且本身就带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气质。一旦这种气质与品牌的内在精神以及消费者的心灵世界形成契合,就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传播乘数效应。
而回答问题二,必须首先触达新传播时代的一个基本规律:移动互联会凸显甚至强化事物原有的核心规则。对于品牌艺术传播而言,这个核心规则就是合适的艺术对象的寻找与选择,不能“乱点鸳鸯谱”。只有那个与品牌核心精神同时也是目标消费群基本气质吻合的对象,才能达到艺术传播的应有目的。
对于新时代品牌艺术传播又一个基本规则的探索,则必须触及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个核心传播要求:做到“小众狂欢,大众围观”的有机结合。应该说,长期以来品牌甚至整个社会并不缺少小众化艺术传播的尝试。有的甚至乐此不疲。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由点达面,引起社会影响力的并不多。虽然移动互联的传播格局已经提供了“两微一抖”等足够多的渠道,但要在艺术传播中真正突破“点”的制约,需要对于内容的话题性、冲突力与时效性有更深的理解与耕耘。
这也是移动互联时代新内容的基本品质——离开媒体环境的强制接受,吸引受众主动接受。在传播环境中被发现、寻找并追逐。 让好内容自己走路,在狂欢化、围观化与社交化中不断呈现价值。这样的艺术传播才能有效率,可持续。
上一篇:物联网平台是企业发展必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