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多数创业都处于“不创新等死,创新死得更快”的创业迷局之中,原因无他,从“0到1”的创新极其困难,非我等平庸之辈可及,于是创业者们的眼光不得不再次回到“1到N”的创新路径上来,这就是所谓“微创新”。
什么是微创新?
很多人在参加过百度知道的答题时,会选择放弃对“已有正确答案”的问题进行作答,毕竟已经有人完成了从0到1的工作,再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这世界上除了“正确答案”之外,还有“最佳答案”。
实际上如果对同样的答案进行更完善的补充归纳,细心地去除错别字和病句,认真的排版,行文语气更热情,参考资料链接更准确,则该答案非常可能超越在先的答案成为“最佳推荐答案”。
对答案的可读性的改良虽然并非从0到1的跨越,但这种做了微小改动即带来质的改变最终打动目标群众的情况在现实中也可以理解为微创新。
之所以叫“微 ”,就是起点小,范围小。
如果我们对微创新下一个定义,那么微创新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链创新,以微小硬需、微小聚焦、微小迭代的方式,找到用户痛点。
从解决用户痛点的角度出发,创新无大小之分,有时候突破了一小点,就能突破全局。
360 CEO周鸿祎曾经说过:“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可看做‘ 微创新’”。
“以用户为中心”,这就是“微创新”与“颠覆式创新”的区别所在。
世界上很多科技巨头都非常看重“微创新”。谷歌 公司有一句名言: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它一切纷至沓来!
腾讯科技 也是“微创新”的倡导者。
天才创业者选择“颠覆式创新”,当潮流来袭,他们是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引导甚至创造了用户的需求。而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无法引领潮流就顺应潮流,做好1+N的“微创新”。
创新是革命,微创新是变革?
如果把“颠覆式创新”视为一场革命非生即死,那么“微创新”则是更加温和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迭代很快,如果企业既希望得到「创新」带来的红利,但又不希望承担太大创新失败带来的风险,便可以试试微创新。
无论是出于创新倦怠期的大型公司,还是财力和技术上没有过多优势的小公司,能够钻进用户的心里,抓住用户体验的精髓,作出微创新,可能会当前很好的选择。”
这些微创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腾讯
腾讯一直是微创新界的楷模,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电脑在中国还不是特别普及的时候,网民上网都是通过网吧。所以每次上网使用的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都会被删除。
而腾讯进行了微创新,让社交软件的记录保存到网络服务器上。使用户下次换台电脑打开QQ的时候可以知道上次的聊天记录是什么。
而腾讯后续还发明了断点传输、群聊、截图等功能,还有会员服务、虚拟道具、出售Q币等服务,这些都是微小却带给用户体验改善的微创新。
小米
小米电视2有一个“奇葩”的微创新,就是找到遥控器,但又直击很多消费者的痛点,肯定会有人因为这样一个小功能而买这个电视。
小米电视 2首创的蜂鸣找回功能,可以轻松找回“藏起来”的遥控器。
轻拍电视底部的手势触控板,选择找回遥控器
遥控器发出蜂鸣提醒
传统电视厂商做了30年的电视产品,都没有找到这个微小的用户体验点,所以这个微创新在小米电视建立口碑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
《国家地理》
创刊于1888年的《国家地理》早期也是订户寥寥,杂志不但经费紧张,还经常遇到稿源短缺的问题。
1904年12月,出版商打电话给当时学会唯一的编辑吉尔伯托·格罗夫纳,通知他次年1月的杂志还有11页的空白需要填补。
编辑在没有其他可用的稿件时,格罗夫纳大胆地采用了俄罗斯皇家地理学会寄来的55张中国拉萨的照片,稍加简短的图说来填补版面。
没想到这期的《国家地理》一出版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种微创新的鼓励下,1906年7月,格罗夫纳抛开地理概念,甚至用整本杂志来报道自然世界,“用闪光灯和相机拍摄野生动物”。
自此,野生动物摄影成为《国家地理》的一项传统。照片对杂志和公众的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两年时间内,学会会员从3000多人增长到2万人。
防止戳不到痛点的微创新
并不是每个微创新都能成为杀手级应用,事实上,有很多微创新并没有制造大的反应,而是迅速被市场湮没。
只有那些造成巨大后果及影响的微创新才是杀手级的存在,任何成功的组织和个人背后,都有多个关键的微创新。
快书包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快书包”,这是一个号称“中国最快网上书店”的网站,它的承诺是顾客在网上订书后一小时内便可收到所订书籍。
很多人发问:又不是快餐或急需药品,送书需不需要这么快?
创始人的回答是:人们有时会遇到着急买书的情况,比如看到一篇书评,就想马上看到书;
周末闲暇,想找某本书来读;
马上要出差,还没找到合适的旅途读物;
家里的宝贝想买一本书,而且马上就要拿到手里……
事实证明,送书的“快”并不是用户的痛点,所以这个没有戳到用户痛点的微创新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
持续的微创新,否则就可能会被代替
新兴企业往往能较快地找到用户的痛点,抢占先机,但是也要不断寻找新的创新来防止在技术上有雄厚积累的其他企业快速进场并超越。
因为很多传统企业在后端有积累,虽然在初期有点懵,但通过学习拥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商业模式和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就会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随后企业积累的资产就会转化为优势。
小米VS华为
例如小米最开始的高性价比以及饥饿营销,华为等企业反应过来之后用原有积累的资源逐步赶超,抢回被小米抢占的份额。
小米VS公牛
还有小米的爆款商品小米插线板的例子,就是对传统插线板做了微创新,加入了USB接口。
插线板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公牛”从1995年成立以来基本就一直在生产插线板,在研发、生产、供应链、资金等任何方面的基础都非常扎实。
小米插线板火爆之后,“公牛”没有犹豫太久的时间,很快就摸清套路,足以做到后发制人,并在别人微创新的产品上进行再次微创新,用魔方USB插座和防过充USB插座两款产品打爆市场。
只有持续地红下去,才是真正的红!能够持续进行“微小创新”才可能让他人来不及模仿,从而成为真正可怕的存在。
我们把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进行一下“微创新”——“一个企业做一次微创新不难,难的是一直都在不断创新,永不止步”,这也许就是成功创业者的真正武功秘籍。
不要因为没有“一步到位”搞个大创新就忽略了持续增加微小的创新点,也不要看不起微小的创新点。任何成功的组织和个人背后,都有N个这关键的“小”。
摩托罗拉VS苹果、三星
摩托罗拉是第一个做寻呼机,第一个做模拟手机的公司,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商用蜂窝移动电话,198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最小、最轻的个人移动电话,1996年推出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手机……
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因为大创新方向上的失误,又缺乏持续的微创新,便在迷茫中逐渐被“微创新杀手”苹果、三星等超越。
微创新也是创新,是每个企业应该思考和学习的,但也要时刻记得创新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而创新,是为了实现用户的美好生活而创新。在不进步就会被淘汰的今天,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永立时代潮头,不被后来者赶超和碾压
上一篇:跟着乐华七子,这样旅行才够酷!
下一篇:检验微创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