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浪费时间进行小改进
埃隆·马斯克认为,进入一个现有的市场,面对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要比他们好得多,不能只是有一点点的优势。因为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自然总是会购买值得你信赖的品牌,除非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
硅谷创业者、投资人盖伊·川崎(Guy Kawasaki)也分享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你必须有一个创新思维,而不是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同一性。你做事情不是只好出10%,而是要创造出10倍的价值。”
2.初期产品的目标人群要求窄而不是多
很多人认为,新创产品的目标人群越多越好。这在早期物质产品不发达和非互联网时代是正确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值得重新考虑。为什么呢?
任何一家公司,哪怕是BAT的营销费用肯定是有限的。有限的费用撒在整个信息爆炸的用户群身上,就如同在大海里边撒了一把胡椒面,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初期目标用户人群窄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有的策略就更加的有针对性。用户会觉得你是给我做的,而不是给所有人做的。
当你的人群越窄,渠道就越窄,就等于是你将有限的营销费用撒在有限的鱼缸里,可以反复地撒,最终赢得这批人。他们帮你去做口碑传播,这样是最省成本的方式,会推动自然的健康增长。
3. 用“替换”思维而不是“加和”思维筛选新想法
很多公司的创新力不足,往往与“加和思维”有关。也就是说,当一个创新点子产生时,公司评价其价值时考虑的,并不是能否替换掉以前的做法,而是觉得加上去也可以。
比如在软件开发领域,软件在功能上一个个堆叠,美其名曰是迭代升级,实则是公司拒绝判断其价值的高低,不为用户去除鸡肋功能的后果。
应该如何做呢?
在增加新项目或选项时,产品负责人应该强迫自己认真考虑迭代的价值。如果真有好的想法,就要看是否能强行换掉一个已有的功能。把“加和”变成“ 替换”,以此选出更值得投入的好点子。
微信在这点上就把握得很好,尽管用户需求很多,公司的创新点子也很多,但没有出现一个完全能替换之前的想法之前,张小龙要求团队绝不盲目叠加。
4. 产品性能的过剩性
很多产品的设计者都是贪婪的,一旦一个简单的产品设计完成后,就会不断在其上叠加各种不同的功能。因此,很多产品的功能其实都是过剩的。
比如在用手机的时候,用户 真正能用到的功能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有个专门的词叫“白象”,意思是白色的大象很华丽,但没什么用。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要努力降低“白象”的比例,尽可能地让产品在满足很多人的同时,它的每一个功能都会被大部分人用到。
市场最终是理性的,你任何的浪费,最终一定会被更好的、更理性的、更优秀的竞争者取代。
5. To B与To C 产品经理的差别
如果把产品经理分两种:一种是To C,也就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经理;另一种是To B,也就是面向企业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需要两种不同的产品经理特质。To C业务的产品经理,一般需要更偏感性,而To B的产品经理,则要求更偏理性。
6. 产品研发者对待产品的态度
产品研发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
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这些特别厉害的东西用户可能一点儿也不需要。产品设计应该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定义所做的一切。
因此,产品研发者应该放下自己,认认真真研究服务对象。
7. 做有温度的科技产品
人类的整个科技都表现出非常冰冷的一面,没有温度。由于人类是有温度的,故而一旦产品有温度,就会更受欢迎。
有家公司是给残疾人生产义肢的,产品功能设计非常好。外国同样的产品,除了漂亮,其他地方都不如他的产品,价格还比他贵四五倍,卖得反而比他好。
该公司的管理者后来发现,原来自己忽视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义肢的人其实是自卑的,而更酷更时尚的义肢可以给这些人一种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机械人,比其他人更酷。而他们的产品,错就错在太把残疾人当残疾人了,而忘记了他们内心的尊严。
8. 做产品常犯的七种错误
马化腾作为腾讯的首席产品经理,总结了做产品最常犯的7个错误,值得好好琢磨:
●一是忽视产品的隐性特性;
●二是自己猜测用户需求;
●三是不注重积累口碑,做口碑一定要关注头部用户、意见领袖;
●四是对产品的核心能力关注不够;
●五是把产品叠加当成提高;
●六是认为内部竞争是浪费资源;
●七是把产品发布当成成功, 除非你持续变好,不然迟早被别人赶超。
9. KPI导致的产品老化
KPI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对一个有规模的企业是很需要的。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产品团队迷失的工具。当一个产品的增长、一个团队的兴趣点都是来自KPI, 那产品就可能会马上开始老化。在KPI压力之下,团队的聪明智慧已经不再关注用户的痛点,而是能否完成指标。
这样的团队工作虽然很努力,但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团队了。产品经理这时也往往把KPI层层分解,让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一堆的KPI指标。这种层层分解,就是产品走向老化的迹象。
这种自上而下的KPI压力传递,往往容易变形为打扰用户的各种“小聪明式”的产品迭代。
10. 爆品为何快速衰落
像Fitbit,GoPro,Zenefits、TiVo等都是世界级的爆品,他们迅速增长,之后迅速被冷落。很多这种类型的产品,往往是满足用户短期好奇心的产物,消费非常不稳定。
公司看到产品快速增长,认为暂时无法获得收入是不重要的,于是将所有资源都投入进来。等用户的好奇心一过,产品就快速而彻底的崩溃。
来源/微信公众号qyg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