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颠覆式创新的各种成败案例,可以看到颠覆式创新具备如下特征:
(1)非竞争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颠覆式创新(无论是新市场的破坏还是低端市场的破坏)并不与现有主流市场竞争者争夺用户,而是通过满足新的现有主流产品的“非消费者”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当颠覆式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新产品的性能提高就会吸引现有主流市场的顾客。这种颠覆式创新不会侵犯现有主流市场,而是使顾客脱离这个主流市场,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2)初始阶段的低端性
颠覆式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立足的市场基础大不相同,一般而言,颠覆式创新立足于低端市场,而维持性创新占据的往往是高端市场,这一点反映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本质。如果颠覆式创新一开始就立足于现有的主流市场,那么这种创新就变成了维持性的了,即维持现有市场在位者的创新。也正因为颠覆式创新在初始阶段的低端性,才使得它被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者所忽略,采用颠覆式创新的新进入者才能够避开现有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成长壮大。
(3)简便性
简便使得使用者变得更为广泛,并使产品的价格更加低廉,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这为颠覆式创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避免了过早地夭折。同时,简便也使得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者对颠覆式创新不屑一顾。另外,简便性也为创新的市场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操作如果过于复杂将不利于创新在产业中的扩散,这一特点实际上指出了颠覆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
(4)顾客价值导向性
颠覆式创新要能够帮助顾客更好地完成工作。这表明了颠覆式创新的价值所在,即帮助顾客创造价值,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缺少这一点,颠覆式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颠覆性创新的三步走策略:由创新产生的颠覆,源于在位企业的想当然,自认为所做的就是“市场”想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往往用现有客户界定一类产品的市场,并以现有竞争对手作为产品改进的参照系;但是下述颠覆性创新模型说明,挑战者刚开始会用“档次低于”现有企业的创新产品来满足低端边缘消费者需求,从而在市场上站稳阵脚,同时改变了市场价值结构,然后逐渐改进,直到产品“刚好”,最终成为新的主流市场主力;因为在多数成熟市场,现有产品的性能都超过大部分客户真正所需,从而带来较高的成本结构,如若在市场上有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主流市场人群就没必要买价格更高的产品;互联网的核心是双向沟通,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找到每一个角落里最奇怪的个性人群,找到之后就可以为他设计出小众的,但是针对性极强的产品,产品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改进,进行快速迭代,进而无限的去符合目标人群;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走:
首先,用“边缘产品打边缘人群”。需要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找到散布在各个狭小角落里的个性人群。比如小米刚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吸引米粉成为最初的产品“米U”的使用者,也就是最初的边缘人群。
其次,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小米1代出来了,价格1999元,这是主流产品,虽然也不便宜,但是顶配,是发烧级,所以边缘人群立刻被点燃;
最后,“主流产品打主流人群”。小米公司现在红米的出现,全中国都被点燃,就是前两步骤积累的效果。